2025年05月05日
微信

读书|读《土地神学》,再思历史的失败与未来的盼望

作者: 沐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04日 08:51 |
播放

旧约圣经历史是不断失落与得着盼望的历史,在其中,以色列百姓学习如何完全倚靠上帝而活。创世记一至十一章描述了原本立足在土地的人是如何失去土地以至于走向被放逐在土地之外的生活。创世记十二至五十章所描述的是尚未拥有土地的人们,却满怀盼望迈向上帝所应许的土地的道路上。不过,一路走来,并不是顺遂,而是在失去土地与得着土地、在失落与盼望之中不停徘徊。这正如我们的人生,也是在这样的徘徊中,用信心的盼望向前看。

亚伯拉罕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之父,起因于一开始上帝命令他离开熟悉的家园,前往上帝所要指示他的地。亚伯拉罕实在是一个狠人,在对那块土地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他出发了,开启了一段充满信心、最终得着应许的旅程。新的历史就是愿意告别旧有的生活,走向冒险的盼望之路。亚伯拉罕在接受上帝的命令后果断离开了他原本居住的地方。上帝固然应许了他有土地,并且也会有许多的后裔,但是应许是应许,现实是现实。现实当中的他是一无所有——他既没有土地,更没有生子,况且他和太太都已经年老,早就过了可以怀孕的年纪。不过,亚伯拉罕相信那个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上帝,因此仍然坚持走在应许之中。

这样的信心旅程,不只是个人必须的经历,更是整个信仰群体都需要经历的。当我们教会期盼得着上帝的应许,我们必须相信那位使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上帝,相信祂的应许必然成就。上帝对每一间教会都赋予独特的使命,我们必须像亚伯拉罕一样,凭着信心,勇敢地走向上帝所指示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也不是一个建筑物,而是一个属灵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之中,我们必须如同亚伯拉罕所走的信仰旅程一般,也就是满怀盼望、借着信心持续完成上帝所呼召我们来完成的宣教使命。

这个宣教使命,从教会内部来看,就是一个信仰的传承。这不仅仅是了解圣经的教导,更是在教会中实践信仰,让弟兄姊妹的生命成为活生生的见证。因此,我们必须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教会教育事工,特别是青年团契等年轻族群。教会不仅要办理各种适合他们的活动,更要兴起更多的同工来陪伴他们、关怀他们。当他们遇见生命各种问题时,有人可以询问或者是排解。因此,信仰传承应该与时俱进,每个时代的年轻族群有其需要。过去物质生活较为缺乏时,教会只要愿意提供场地,无论是打桌球或者从事其他活动,很容易就能吸引年轻族群进入教会。而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些已经不太能吸引他们。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但网络世界往往让人感到空虚,许多人更需要心灵上的陪伴。那么就必须有了解他们这个世代的同工,加入陪伴他们的行列,好让他们空虚的心灵可以被填满。在宣教方面,教会必须想办法接触更多的人。透过开展许多特色的课程让人愿意踏入教会,不只是让他们参与课程,更能够让他们可以体会基督信仰的美好。

其实,让教会走向盼望的历史是不简单的事。过去,我们可能有一些失败的例子,往往会让我们失去盼望。就如同创世记一到十一章,从上帝的创造一直到伊甸园,从亚当和夏娃因犯罪而被逐出伊甸园,从挪亚方舟到巴别塔……人类不断在累积失败的经验。最终,我们可能停留在失败的经验中,彻底失去盼望,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坚持下去。不过,当我们转向创世记十二到五十章,却在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当中,看见如何在这些令人失望的事中找寻到新的盼望。因此,走向盼望的历史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只能凭信心踏上这个旅程。教会即便经历了许多次真实的失败,但是绝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失败与伤痕当中,而是如亚伯拉罕一样,即使没有土地也没有后裔,却仍然选择相信上帝,因为祂是盼望的源头。当我们用信心坚定地倚靠祂的时候,必然会让教会走向新的盼望的历史。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